陈建荣——专业出身的家具工艺美术家
珠三角家具网www.zsj-furniture.com
在三乡古典家具行业协会里,陈建荣是唯一一个专业出身的工艺美术家。在三乡的家具企业中,很难看到打着某某家具厂的名字的。家具总与工艺二字并生,这也是三乡特有的家具产业氛围。陈建荣一讲到工艺美术,话也就滔滔不绝。
没有一件满意的产品
文革前一年,陈建荣从福州工艺美术学校毕业,他形容自己运气好,赶上了文化的末班车。毕业后的陈建荣,在留校任教一年后,由于不满足于所学不能得到实际运用,他选择了去工厂,做起了自己喜爱的工艺美术。将爱好与事业结合在一起,相信这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梦想。他做到了!对工艺美术长达40年的热爱,使得他成为了家具圈内少有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陈建荣向珠三角家具报记者介绍,当年福州工艺美术学校只开了两个工艺美术班,他所在的漆器装饰专业,培养了大批活跃在工艺文化前线的人才,如丁梅卿、陈乃敏、郑力为,这些工艺美术大师,都是陈建荣的同班同学。
陈建荣是真正从学徒逐步往上走的企业老板。70年代到澳门做学徒,直接用手来磨灰,皮掉了一层又一层。但是,他很享受期间的过程。一件又一件的工艺品,在他手中慢慢成型。90年代,陈建荣开始在三乡投资建厂。他说,当时在三乡建厂是很容易的,做传统工艺的人比较少,加上他潜心钻研工艺,工厂很快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
目前,华福生产的家具,定位于高档家具。陈建荣认为,做工艺家具,越高端越好做。因为工艺家具本来就是一种艺术,艺术的东西无价可定。另外,艺术家具的生产,走质不走量,物以稀为贵,只有把产品做精,其艺术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陈建荣对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珠三角家具报记者曾经问过陈总,哪件家具让他最满意。陈总的回答出乎记者意料。他永远都不会对自己的产品满意,艺术品的创作,要通过思想、经历和思路,做一件东西没有最满意,但自己要不断为自己找问题,工艺永远都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工艺并不是在嘴上说说的,不能夸大其词。
记者随同陈总到达华福的展厅参观后,也被华福工艺家具精美、细致、优雅、古典的艺术魅力所迷住。手绘清明上河图的屏风、贴金工艺在装饰品上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华福七百多个平方的展厅内,每件都是精品。
工艺融入市场需求
陈建荣融入工艺美术40多年,然而,他一直在思考的,却是如何将工艺家具融入市场的需求。为此,工艺大师同样面临着企业转型的问题。
陈总向记者说,华福在国内的渠道才刚开始,但是,中国有13亿人口,市场大,问题就在于如何去开拓。产品出口美国,针对的是白领阶层以上的人群,即使这类人群在美国占有很高的比例,但也只不过是几百万的消费力。美国市场接受的尺寸、造型,中国不一定接受。
做内销市场的话,什么都要改变。记者在陈总的办公室楼前,就看到他与一位有着30年木匠经验的老师傅,对着刚做出来的椅子框架,讨论是否适合中国人的体型与坐姿。
陈建荣对内销市场充满信心:“只要有人,就一定有市场。”市场要有多元化,从经济上看,中国首先不能看不起中国自己,工艺产品在中国是相当有前景的。华福在国内市场主要是做酒店工程以及为别墅做配套。陈总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他认为他的产品较其他专门做酒店家具的企业更有优势。首先,它不局限于酒店工程,民用也很有价值。其次,独有的工艺水平,国内企业难以达到。
他认为,现在家具行业最缺的就是面对困难的信心以及合作的心态。就像一群放在麻袋里的针,都想跳出来,但是,谁都跳不出来,因为竞争使得受力分散,想突破是很困难的。
家具行业走到现在,市场上需要的是艺术品的家具,家具除了实用性以外,欣赏性已具有与实用性同等的价值。华福将专业的工艺美术融入了家具市场的需求,是其制胜的法宝。(珠三角家具报记者 杜顺美 段麒)
版权所有(C)中山市家具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