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55华诞会长改称主席
来源:中山日报
昨日下午,为庆祝中山市工商联55华诞,我市举行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市工商联成立55周年座谈会,市工商联正副会长、历届会长,顾问单位、基层商会、老会员代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与会代表积极发言,共同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和市工商联成立55周年的光辉历程,并为我市非公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市委副书记彭建文,副市长冯煜荣接见了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并与他们合影留念。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伟强主持了座谈会。
据介绍,目前市工商联(总商会)已建立基层商会31个,24个镇区都建立了商会,商会会员也已发展到4500多名。苏伟强在座谈会上宣读了市委关于同意市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称谓更改的批复,根据全国工商联章程规定,市工商联会长、副会长的称谓更改为主席、副主席,座谈会上,市领导向市工商联各位主席、副主席颁发牌匾。
与会代表表示,过去的55年,市工商联不断加强思想、组织、制度建设,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已成为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可信赖、可依托的“娘家”,尤其是金融海啸爆发后,“娘家”人带领会员们共同商讨应对危机的对策,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出困境的信心。
彭建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工商联55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寄语广大非公经济人士要以强国富民为己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我市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昨日下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在市会议中心举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市工商联成立55周年座谈会。会上,各位会员踊跃发言,共同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就如何进一步发展我市经济、如何更好地发挥工商联的作用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市委副书记彭建文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工商联55年来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并寄语工商联要以纪念活动为契机,继往开来,共创辉煌明天。
●彭建文(市委副书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山工商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恢复国民经济、团结教育私营工商业开展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市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市非公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已经超过90%,成为我市数量最多、比例最大的企业群体,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搞活市场、繁荣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和市工商联走过的55年发展历程,给了我们经验,也给了我们信心和勇气。我们要以纪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发扬优良传统,加强自身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往开来,努力开创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共同为我市建设“三个适宜”新型城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工商联应根据当前非公经济人士的新情况、新特点,积极探索新的载体和方法,把统战性、经济性和民间性有机地融合在工商联的各项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按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理清企业发展方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成为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要加强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训。要建立健全综合评价体系,继续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为那些政治素质优秀、社会责任感强、社会形象好的代表人士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要宣传非公经济人士中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努力营造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如今的金融危机是挑战更是机遇,如能成功应对就会实现一次历史性的跨越,我们面临的就是在挑战面前找好突破口。在“娘家”的呵护下,中山今年的经济还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实在有赖于本市营造的良好经济大环境。
●傅嘉志(原中山市副市长,市工商联第八、九、十届主委(会长)):
亲历工商联辉煌历程
1993年,我从工商联的位子上退下来,虽然退了下来,但对工商联的感情一直没有退,我依然喜欢参与我市统战工作,反映各界人士的意见。半个世纪了,在工商联大家庭的教育、帮助下,自己也一步步成长。工商联经历了起步、成长、辉煌三个阶段。
1949年,我刚刚从广州来到中山,我便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历史翻过,记忆犹新,自从1953年石岐市工商联正式成立之初便担任了常委,我清楚地记得当年工商联刚成立时开展工作的情形。当时是刚刚解放初期,石岐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工商联组织当时的企业家、私营企业和工商业者搞好繁荣经济,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1984年1月,中山撤县设市,中山县工商联也改称中山市工商联。多年来,工商联利用我市毗邻港澳、海外华侨众多的优势,先后与港澳、海外几十个工商社团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积极为我市引进企业、资金、技术和人才,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寻找合作商机,为促进国际贸易合作,为会员开拓国际市场发挥了积极而有效的作用。
●张传卫(市工商联主席、市总商会会长、广东明阳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团结一致安全“过冬”
55年来,工商联逐步发展壮大,可以说,工商联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山人创业发展、振兴经济的历史,工商联在中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充分彰显出来了。如今,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已占全市总量的90%,解决就业人数超过100万,这离不开工商联发挥的桥梁作用。新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界如何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局势是目前的核心问题。这个时候,我们要致力把工商联打造为一个服务平台,彰显服务功能,建立和谐商会,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帮助企业整合各种资源度过生存危机,努力实现由中山制造向中山创造的产业转型。
在这种形势下,工商界更应团结一致,以求安全地渡过这个 “寒冬”,并在度冬的同时养精蓄锐,共谋下一步发展。
●胡正(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正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加强服务当好“娘家人”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正式登台唱起了主角,成为了经济主体。而工商联也是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以工商联的定位应该是以服务为中心扶持非公经济的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抓住商会的核心问题,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发展经济当然是最核心的问题。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中小企业们都盼望商会能有担当,而且是务实的担当,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融资难,商会如能向政府提出建议,让政府出台政策或直接斥资为企业做担保,融资难将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温少松(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常务副会长、广东永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有信心化“危”为“机”
危机危机,两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危险转化得好,就变成了机遇。金融海啸来了,我们要有信心化危为机,除了信心之外,还要有好的方法。非公有制经济能有今天的规模,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这个沟通不仅指企业之间的沟通,也指企业和社会各个行业之间的沟通。工商联则是联结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通过这个桥梁,企业和企业之间能够更好地沟通。
此外,企业还需提高自己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现在是一个讲究品牌的年代,知名度有了,企业才能做强做大,所以我们要在宣传上多多努力,这已经不是那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要好的质量,也要有好的配套宣传才行。
●鲁楚平(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副会长、西区商会会长、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商联增强民企向心力
近二十年来,中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显然得益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而非公有制经济能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离不开工商联这个“娘家”的支持。今年10月份差不多是我市许多企业最困难的一个月,所幸,大多数企业都成功渡过了这个难关。工商联增强了民营企业的向心力,我们要回馈工商联、回馈社会的方式就是最大限度地赚钱,然后将取之于社会的财富再回馈给社会,以承担起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邓颖忠(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副会长、广东中顺纸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开发农村的广大市场
今天的金融风暴,不仅仅波及到美国,还扩散到欧亚地区,作为一个出口大国,中国自然难以避开其影响,我们的企业也或多或少受到了波及。
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中山的经济能够照常运转?应该说这得益于我们政府早就作出的决定,号召企业从注重出口向注重内销转型。金融危机是促进企业由出口为主向内销为主转变的一个绝佳机会,如何才能打开内销市场,最关键的就是刺激消费。
现在国内企业普遍抱怨说市场被开发得差不多了,其实还是有很多未开发的 “处女地”,比如说广大的农村就是一块处女地。
●赵玉昆(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副会长、广东香山衡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积极保护中小企业
我市的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俗话说,国力强企业一定强,中国之所以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能屹立不倒,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创造了大量财富,要问中国为什么能这么牛,其实这份“牛气”是从中小民营企业上来的,所以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就是积极地保护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应如何安全度过?温家宝总理最近提出过“想三天”,这个三天对我们企业家们同样深有启发:昨天,我们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迎来了金融海啸,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明天,我们应抓住机遇,共同面对,化危为机,再创辉煌。
●冯小龙(市工商联副主席、市总商会副会长、东升镇商会会长、中山市联发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
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御寒”
金融海啸爆发以后,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态度,其实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我们可以好好把握住这个机会,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在这种形势下,帮助中小企业安全度过金融危机是我市工商联及工商界人士的最大责任,不要去看经济增长的数据,那个不重要,重要的是,先存活下来,然后再迎接下一轮发展。
●周建基(市工商联(总商会)副秘书长、南头镇商会会长、广东好伙伴燃具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山适宜企业发展
我们是光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共同见证了中山经济数十年来辉煌的发展。工商联坚定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了企业家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由于金融海啸,经济下滑,工商联马上在第一时间组织会员召开了会议,会长们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当前形势复杂,企业困难重重,于是迅速对会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帮助企业解决了发展中的一些困难。
由此看来,中山不仅适宜居住、适宜创业、适宜创新,也适宜企业的发展。
我们企业也要为稳定社会尽最大的努力,为建设和谐中山作出贡献。
●郑干能(三乡镇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市泉林旅游山庄董事长):
基层商会受到高度重视
三乡商会发展得比较迟,作为最基层的商会,三乡商会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的支持,这个基层商会得到了高度重视,它的发展可以看作中山工商联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工商联在全市24 个镇区都成立了商会组织,把商会组织建设纳入镇区领导班子考核中,使基层商会的工作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做法开全省之先河。
更难能可贵的是,商会一直在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寻找合作商机,曾多次组织会员出国、出境考察。金融海啸发生后,工商联通过多方参观、访问、考察,给我市企业家带来了很多启发,为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版权所有(C)中山市家具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