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关于商会
会员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展会展览
青年发展部
产业集群
加入商会
中文
中文
中山职院与市工商联举行校企合作暨客座教授受聘仪式
发布日期:
2009-12-17
阅读量:
544
发布时间:2009-12-17 阅读:482 次
中山职院与市工商联举行校企合作暨客座教授受聘仪式
12月10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市工商联(总商会)校企合作暨客座教授受聘仪式在学院讲学厅隆重召开,全市近30个商会10家企业与中山职院签约联合办学,20名知名企业负责人担任学院为期三年的客座教授。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山职院院长吴建新,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伟强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吴建新院长与市工商联(总商会)张传卫会长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我商会何志雄常务副会长代表商会签署合作协议
萧社和副会长出席仪式并代表大涌镇商会签署合作协议
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山职院将与市工商联、基层商会和各企业在员工培训、科研、学生实习、就业、教师实践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吴建新表示,本次学院与市工商联签约,直接与商会和行业合作,在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中是一个创新和亮点。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山职院院长吴建新
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苏伟强出席签约仪式并作重要发言
市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张传卫认为,自金融危机以来,“找工难”问题日益突出,通过校企合作来“量身定做”员工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解决了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
教育局局长刘传沛先生
市工商联(总商会)王广新书记出席签约仪式
据了解,中山职院目前已经开设了明阳风电班、四海家具班等企业冠名订单班12个。另外,学院还积极对接地方特色产业设置专业,首届115名电梯专业学生已全部就业。
相关资讯:
高校商会“联手定做”员工
来源:中山日报 2009-12-11
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四年多的积极探索,用过硬的教学质量在职业教育领域站稳了脚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近期以来,中山职院学生职业素质、创新技能显著提升,在与本科院校同台竞技的许多场合也不遑多让。实践证明,在成绩背后的众多因素当中,与行业企业合作是促使其人才培养系统全面升级的核心动力。
一个平台:对接地方特色产业的专业设置
中山市南区是广东省电梯技术基地,电梯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 2.5%。如何依托这个庞大的产业集群发展学院,并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其优化升级?2006年,学院提出电梯专业人才培养研发课题,并于2007 年正式向教育部申请开设电梯专业。目前,首届115 名电梯专业学生全部就业,毕业生张小浪、钟洪添、苏结文被蒂森克虏伯扶梯(中国)公司选派到印度工作,月薪高达7000多元;2007 级学生尚未毕业已被企业抢订一空,人才供不应求。
由于古镇灯饰产业的繁荣和灯具设计人才的紧俏,该专业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职场实战机会,创新技能日渐提升。2008 年学院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省高职院校之首,以灯具、家具等产品造型设计为主的学生专利作品多达163项,更有10项专利被企业相中,应用于实际生产。
人才的适销对路为校企合作创造了需求,提供了机会,200 余家企业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联合开发项目等方式与学院展开深度长效合作,为学院办学始终贴近市场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实践,以及创设工学一体教学环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平台。
动漫技术与制作、服装设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翻开中山职院的招生简章,我们会发现学院的每一个专业都紧密呼应中山“一镇一品”、“一镇一业”经济模式,是学院创新办学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灯具设计专业为国内高校首创,电梯专业也在大专院校中开了先河。
两种动力:校企合力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把学校办在企业,实现工学交融互进
2008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中山市诺安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把电梯专业办在南区,并由当地政府免费提供2万平方米的机电实训基地,作为电梯、汽车、模具等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明阳风电集团、蒂森扶梯有限公司、三洋电梯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单位也热心关注学生技能素质养成,相继成为了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车间即教室,师傅即教师,工人即学生。”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不是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在一个学习和做工相融合的 “一体化”教室。这种工学交融互进的人才培养方式,成为学院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制胜法宝”。
■把行家请进校园,巧借“外脑”组织教学
学院成立了各专业指导委员会,把能工巧匠请入课堂,让企业管理人员登上讲台,使他们参与到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师的选聘等工作中来。委员会成员定期到该院任教,帮助学生更早地熟悉企业工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缩短教学与实践的差距。学院还聘请了世界级手模大师马乐山,市工商联主席、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传卫等 97 名客座教授和45名顾问,在专业技术、职业经验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的形成等方面对学生提供帮助。此外,企业技术人员还与学院教师一道开发高职专业教材,《风力发电机原理与结构》、《电梯构造与原理》、《楼宇智能化检测》等 30 余种教材成为了创新教育的优秀成果。
■变非定向为订单式,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
校企双方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加深了企业对高职学生的了解,单纯关注招聘人才开始转向学校“定制”人才。学院开设了明阳风电班、四海家具班、霞湖世家服装班等企业冠名订单班12个,企业按照自身的需要与学院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合力开发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在企业的帮助下,首届明阳风电班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及责任心进一步加强,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顺利进入该企业工作。胜球灯具负责人也慕名到学院签订“胜球灯具班”,希望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减少学生知识冗赘,缩短上岗适应期,为企业节约员工培训成本。
通过校企双核办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实践体系,强化了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在高手云集的“天华杯”2009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技能大赛中,该院蔡清鸿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杀”出重围,获得“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一等奖,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电子系黄华剑、甄锦锐、李漂三名同学获 2009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何婉婷、文玉香、李玉婷同学获“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视频创作竞赛二等奖;电子系叶大源同学摘取了 “第二届广东省高校化学化工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桂冠……
校企双核驱动,全面刷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性能,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实训场地不足、职场化学习环境缺失、专任教师实践能力疲软、课程设置远离生产实际等突出问题。
多方受益:释放“1+1>2”资源能量
校企资源的互动整合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岗水平,更能有效缓解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技能人才稀缺的现实矛盾,充分激活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就业的重要功能。经过多年努力,中山职院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深入探索已形成良性循环,不少企业主动上门沟通联系,借助学院的资源优势,构建校企人力资源培训平台,合作模式不断突破创新。
■为企业提供人力智力支持
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连续三年委托该院对其员工进行高等教育专科同等学力培训鉴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澳门酒店班”、“维修电工考证培训班”、“邮政物流班”等为员工“充电”搭建了服务平台;市工商联(总商会)热心牵线搭桥,促使学院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通过人才培养、智力联盟等方式共促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完善
中山职院联合古镇欧普、华艺、胜球灯饰企业共同研究开发的“灯具设计师”职业工种是今年广东省唯一一项全新工种开发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新职业鉴定书、行业标准制订和培训教材编写,待国家人事、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后即可正式生效。标准的确立将对整个行业人力资源进行规范,确保行业健康快速发展。2009年,学院等6家单位获设全国首批电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电梯安装工、维修工提供各种级别的培训、考核和资格鉴定,也将进一步加快电梯行业建设步伐。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在以专业镇为重点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该院共有9位教师成为了中山市科技特派员,比例接近50%,16 位教师成功入选2009年第二批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数量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他们按照专业技能特长,分别入驻镇政府或科技型企业,协助解决其生存和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产品,优化企业产品结构,提升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该院特派员和三角镇合作开展的项目 《粉葛中异黄酮和葛根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生物功能应用研究》现已取得初步成果,获准为2009年市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学院还派出专任教师、管理干部进驻三角镇沙栏村,帮扶特色农业发展,助力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作为新办院校,学院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科学发展之路,以“校企合作”为基点寻求职业教育成长生机,成效初步显现。踏上新的办学历程,中山职院将继续秉承 “修德砺能笃行创新”校训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工学结合创新发展服务社会”办学理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在立足地方育人才、服务社会谋发展方面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专栏:
商会动态
作者:
admin
来源:
商会动态
原文链接:
阅读原文
上一页:
板芙商会九岁生日,四海家具何志雄先生当选新任会长
下一页:
商会12周年会庆盛况空前,黎伟良会长为首的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荣任就职
首页
电话
留言
地图